勉唐畫派

西藏唐卡裏一個響當當的名字,一個最具民族特色的唐卡藝術流派,一個影響最深遠的唐卡藝術流派,一個被譽為西藏皇家畫派的唐卡藝術流派,西藏唐卡裏的主流畫派。

15世紀,西藏畫壇誕生了那位最富傳奇色彩的大師:勉拉•頓珠嘉措,結束了外來藝術元素統領畫壇的時代,開創了屬於西藏獨特的宗教繪畫風格,集大成於一身,公元17世紀伴隨著格魯派的崛起,西藏歷史上大規模興建寺院,佛教藝術進入了鼎盛時代,極大的推動了西藏藝術的發展,作為格魯派宮廷畫派的勉唐畫派成為了格魯派寺院的繪畫風格典範,成為了西藏影響最深遠的唐卡繪畫流派。

15世紀中葉以後,西藏畫家在印度、尼泊爾以及中國畫風的基礎上,開始發展出屬於西藏特有的本土畫派。第一個被公認而且影響後世巨大的畫派是由活躍15世紀下半的勉拉•頓珠嘉措所開啟的勉唐畫派。

勉塘畫派風格古樸莊重,線條流暢,色彩鮮明,氣勢磅礴。畫作一般比例勻稱,用線條表現輪廓,用純色填充輪廓內部,加上漢式山水背景,通過色彩和形式的變化來表現不同的神態和心情。勉塘畫派的佛像形象雄偉、莊嚴、端莊,富有神秘感和超凡脫俗的美感。

勉塘畫派的繪畫技法講究筆觸的熟練運用,具有很高的裝飾性和藝術性,其特點是細致入微、精益求精、構圖優美。如今,勉塘畫派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和認可。

勉唐精選作品

阿彌陀佛,又稱無量壽佛、無量光佛。在大乘佛教信仰中,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。在密宗五部佛中,阿彌陀佛居西,為蓮花部之尊;部主是觀音菩薩。 阿彌陀佛多為坐像,身穿三衣,金剛跏趺坐於紅珊瑚色的蓮花上,花上有日月輪,手結定印,捧缽,缽內盛滿甘露,腳心有法輪相。其左右脅侍為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立於蓮花月輪之上。 阿彌陀佛與左右脅侍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大聖人,又稱「西方三聖」或稱「阿彌陀三尊」。

白度母是長壽三尊(無量壽佛、尊勝佛母和白度母)之一,她身如皎月,具有救度八難(即獅難、象難、火難、蛇難、水難、牢獄難、賊難、非人難)威德而所稱度母。根據傳說,觀世音菩薩的左邊的眼淚化成代表慈悲的白度母,右邊的眼淚化為代表智慧的綠度母。 白度母一頭二臂,身白色,頭戴五佛冠,發烏黑,三分之二挽髮髻於頂,三分之一成兩縐披於兩肩。右手置膝結接引印,左手當胸,以三寶印拈烏巴拉花。花沿腕臂至耳際,長著三朵花,一朵含苞,一朵半開,一朵全開,表三寶。七眼中的額上之目,觀十方無量佛土,盡慮空界無有障礙,其餘六目觀六道眾生,凡被其觀者皆得解脫。

大白估主,亦稱“白瑪哈嘎拉”在此“怙主”,是為“觀世音菩薩” 大白怙主是富貴的象徵,因此通體充滿珠光寶氣,神情中流露出;滿足。大白怙主像身白色,被視為觀世音嬉戲相化身之一,是大黑天所有變相中最受歡迎的形象之一,是所有怙主裡的財神相。 大白怙主身形為短胖的男性,一面六臂三目,面相忿怒,三目圓睜,獠牙捲舌。頭戴寶石冠,這是大白怙主顯化為財神尊時特有的。大白怙主的忿怒相不代表大黑天是凶神惡魔,而是佛陀慈悲的表現。

倉央嘉措意為 “梵音海”,繫藏南門隅之鄔堅嶺地方人,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第六世達賴喇嘛及第一世達克布呼圖克圖。他也是一位西藏詩人,是歷代達賴喇嘛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。 五世達賴圓寂後,桑結嘉措為了繼續利用達賴的權威掌管格魯派事務,乃“偽言達賴入定,居高閣不見人,凡事傳達賴之命以行”,密不發喪達15年之久。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),康熙帝在蒙古親徵準噶爾叛亂時,從俘虜口中才得知五世達賴早已去世,即降旨向桑結嘉措問罪。桑結嘉措這才將五世達賴去世的實情真告朝廷。 1697年,第巴桑結嘉措選定倉央嘉措為六世達賴轉世靈童。是年九月,拜五世班禪羅桑益西為師,剃髮受戒,取法名為 「羅桑仁欽•倉央嘉措」。十月二十五日,倉央嘉措被迎至布達拉官,舉行了坐床典禮。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在達賴喇嘛的世系裡,同四世達賴一樣,是個特殊人物。關於他的經歷和去世的情況,有種種傳說,但均待進一步考證。

大悲勝海紅觀音,長譯:「度盡輪迴一切眾生授予解脫安樂的聖者」。紅觀音法,是金剛乘無上瑜珈部之最高密法,是極為特殊的不共法。能見到此法,即會有大樂、智慧、光明、精華,亦即遇見此法即會解脫,聽見亦會解脫。所得之成就及感應為最迅速及最有效力的。續部中說,阿彌陀佛放射紅光,化為紅觀音。大悲勝海紅觀音,形象即:一面四臂紅觀音,念誦他的名號和咒語對亡人利益非常大。 《極樂願文》中也說,阿彌陀佛放光化為觀音菩薩。因此,祈禱紅觀音,可以說是淨密雙修,一方面能成就懷業,另一方面能往生到阿彌陀佛的剎土。

二聖六莊嚴,藏傳佛教術語,為八位著論或疏藏印度佛教論師。其著作均為藏傳佛教必讀的哲學名著,多被編入五部大論之中。 內涵介紹 二聖,指釋迦光與功德光。 六莊嚴,分別為龍樹、聖天、無著和世親、陳那、法稱。 1.開創與奠基中觀哲學的: 龍樹(公元二世紀),代表性著作為《中論》。 聖天(或作提婆,公元三世紀),為龍樹的弟子。 2.開創與奠基瑜珈行唯識學派學派的: 無著(公元四世紀) 世親 (公元四世紀),無著之弟,有千部論主的稱號,亦著有《阿毘達磨俱舍論》。 3.貢獻因明學的: 陳那(約西元五世紀,約440年-520年),世親弟子。代表性著作為《因明正理門論》與《集量論》。 法稱(公元七世紀),相傳為陳那的再傳弟子,其著作「因明七論」之《釋量論》為陳那《集量論》的解釋。 4.貢獻戒律論的: 功德光為世親的弟子,造了一部匯集四部毘奈耶內容精華的《律海藏》,也即人們通常所謂之《律經》 釋迦光(公元八世紀),代表著作為《沙彌迦日迦三百頌》

格魯九大護法 此幅唐卡上部正中為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(1357-1419),上左為七世班禪敦貝尼瑪(1782-1853),上右為九世達賴隆朵嘉措( 1805-1815)。九世達賴少時圓寂,在圖中亦是一副稚氣未脫的少年模樣。唐卡畫面以六臂瑪哈嘎拉為中心,描繪了格魯派極為重要的九大忿怒像護法。畫中為六臂瑪哈嘎拉,四臂怙主,大紅司命主。左上為白六臂瑪哈嘎拉(白如意珍寶怙主)其下為婆羅門汝巴,居士白氈神。右上為吉祥天母,其下為閻魔護法,以及大野贊犀甲護法。婆羅門護法是大黑天的一種化身,他外表似印度教婆羅門,長鬚束髮執吹人腿骨製成的法號,其右臂掛劍,左臂掛一串骷髏念珠。

靜息觀音是觀音菩薩的一種化身,有靜止諸罪功德。在唐卡中一般靜止觀音相白色,面容安靜祥和,略帶笑容,頭髮深蘭,束挽為半髻,一面二臂,右手安放於身後,並下抵月坐,左手結印垂於右膝,上身披鹿皮,下身著綢裙,全身寶飾莊嚴,安坐於蓮台上。

蓮花生大士為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,與寂靜大師同於那爛陀寺學習,以神通聞名。應藏王赤松德贊邀請,前往西藏弘法,並調伏使藏民得以改宗正統佛教。是藏傳佛教得以建立的大功臣之一。西藏的桑耶寺建成也與他有關。蓮花生大士在藏傳佛教中有著極為崇高的信仰,寧瑪派尊奉蓮花生士為鄔金第二佛。所傳授的咒語與伏藏相傳都是由他所教。蓮花生大士為三世諸佛的總集化現,他即生成就了不滅虹化身,親身示現不生不滅之真諦。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