噶瑪嘎孜畫派

噶瑪嘎孜畫派被譽為唐卡中的藝術,一個兼具多元民族文化於一身的繪畫流派,一個經由大寶法王而創立的唐卡繪畫流派,一個與噶舉派共興衰的繪畫流派。盛行於康區的噶瑪嘎孜畫派,又稱噶孜派,以噶瑪巴大法會而得名。

 形成於16世紀,於17世紀走向繁榮興盛,流行於藏區東部,傳承特點是此畫派歷代著名畫師大多為噶瑪噶舉派高僧,其傳承地也主要在噶瑪噶舉派寺廟。故噶瑪嘎孜畫派又有噶瑪噶舉派「宮廷風格」之謂,創始人南喀紮西。

16世紀下半葉到17世紀初,藏東和康區興起稱為噶瑪嘎孜的新畫派,此畫派由於早期的畫師與噶舉派的寺廟往來較密切,所以經常被誤認為噶瑪噶舉畫派(噶舉是四大教派中的白教)。此畫派的創建者一般公推是活躍於16-17世紀間的南喀劄西,此畫派在舊勉派的基礎上,更強調漢式風格中的青綠山水和留白與淡雅,畫風流露一種非常有魅力的文人氣質,受到當時較重視文學藝術的活佛們的喜愛,於是形成時尚,成為17-18世紀間的新主流。噶瑪嘎孜畫派的繪畫特點是對細節的極度關註和精細的技藝。他們使用的顏料非常豐富,由大自然中提取的礦物和植物顏料以及金銀箔組成,使畫作更加華麗和絢麗。

繪畫技巧包括漸變色調和柔和的線條,使畫作產生流動感和立體感。此外,噶瑪嘎派還以其精美的金色裝飾和無數細微的細節而聞名,這些細節常常需要高度技巧和耐心的描繪。

 噶瑪嘎派的繪畫風格獨特,精致,其高度技藝和復雜性使其成為了藏傳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同時也是西藏文化和藝術的珍貴遺產。

噶瑪嘎孜精選作品

阿底俠尊者,古印度僧人、佛學家。漢名無極自在,本名月藏,法名燃燈吉祥智。生於巴格浦爾(另說班加爾或比哈爾)。 11歲在那爛陀寺師從覺賢學習佛學,旋去王舍城跟密教大師阿縛都底波陀學習密法,爾後又去超戒寺從那洛波鑽研顯密兩乘。 29歲在菩提伽耶摩底寺(另說奧坦多補梨寺)從戒護受具足戒,學習戒律,又從法護學習顯教經典。在1013年阿富汗的穆突起默德·伽塞尼的穆斯林軍隊最後一次侵入印度前,他去金地島(今蘇門答臘)從法稱學習密法,並去錫蘭(今斯里蘭卡)鑽研大小乘經論和密咒。 44歲時返印度,出任超戒寺首座(大上座),聲名極盛,與寶生寂、覺賢、阿縛都底波陀、動毗波、寂賢等人一起被稱為超戒寺八賢。

釋迦獅子 在印度金剛座,蓮師示現種種神通,說自己是自生之佛陀。很多人不信,並加以誹謗。為把這些眾生引入解脫道,他在札巴哈日上師座下示現出家,此時被稱為釋迦獅子。

觀世音菩薩,玄奘三藏又譯作觀自在菩薩。唐宋以來,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。密宗造像有六觀音、七觀音等變化。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、不空罥索觀音、千手千眼觀音、如意輪觀音、馬頭觀音和準提觀音。另外加上聖觀音,稱為七觀音。觀音的造像很多,有一面二臂、一面四臂、三面二臂、三面八臂等;三十三體變化的觀音中,特別受歡迎、喜愛的是白衣觀音。

彌勒菩薩,因彌勒的梵文意為“慈愛”,所以常被稱為慈氏,其名字為無能勝。他出身於印度婆羅門,後來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,被教導為下一任佛陀。他現處兜率天內院,為一生補處菩薩。彌勒菩薩袒胸露腹、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受人們喜愛。

釋迦牟尼佛,面相慈善,神態安詳,全身金黃色,一面二臂,頭髮結高髮髻黃金髮束,身著橘黃色僧袍,僧袍多餘之長度披掛右肩於裸露之右手手臂上,雙腿交叉盤坐,右腿置於左腿之上,以金剛跏跌坐姿安住,右手延伸過膝,掌心向內持“觸地印”,意謂呼喚大地於其證悟之時刻作為見證,左手托缽而住。在尊貴的佛陀周圍環繞著十八羅漢,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、護持正法的阿羅漢,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。他們都是歷史人物,全為釋迦牟尼的弟子。

三十三觀音之一。由於此尊觀音之形象,多與水中之月有關,故被稱為水月觀音。 水月觀音,又稱水吉祥觀音,或水吉祥菩薩。這是觀世音一心觀水相的應化身。其形像有多種。有一種是站在蓮辦上,蓮辦則是漂浮在海面,觀世音正在觀看水中之月。另一種是以蓮華坐姿趺坐在大海中的石山上,右手持未敷蓮華,左手作施無畏印,且掌中有水流出。

宗喀巴(1357-1419),法名“羅桑札巴”,意為 “善慧”,藏傳佛教格督派創姶人。大眾尊稱他為 “傑仁波切”,意為“寶貝佛爺”,後藏傳佛教界尊崇他為“佛陀第二“。宗喀巴審時度勢,進行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宗教改革,他的行動得到帕竹政權的積極支持,也受到廣大僧俗的熱烈歡迎。宗喀巴在拉薩創建了甘丹寺,他擔任首席法台。在帕竹政權的支持下,在拉薩召開了首次祈願大法會,標誌著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立。隨後宗喀巴的弟子們相繼創造了格魯教的六大叢林,使該教派還步取得了藏傳佛教的主導地位,歷經六個多世紀而經久不衰。

釋迦牟尼佛,面相慈善,神態安詳,全身金黃色,一面二臂,頭髮結高髮髻黃金髮束,身著橘黃色僧袍,僧袍多餘之長度披掛右肩於裸露之右手手臂上,雙腿交叉盤坐,右腿置於左腿之上,以金剛跏跌坐姿安住,右手延伸過膝,掌心向內持“觸地印”,意謂呼喚大地於其證悟之時刻作為見證,左手托缽而住。在尊貴的佛陀周圍環繞著十八羅漢,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、護持正法的阿羅漢,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。他們都是歷史人物,全為釋迦牟尼的弟子。

釋迦牟尼佛,面相慈善,神態安詳,全身金黃色,一面二臂,頭髮結高髮髻黃金髮束,身著橘黃色僧袍,雙手持「說法印」。在尊貴的佛陀周圍環繞著十六羅漢,十六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六位永住世間、護持正法的阿羅漢,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。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