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貢風格

熱貢風格其中心在青海熱貢(金色谷地)地區,活動在藏區各地及中原等地。是勉塘畫派的一大分支,以勉塘畫派的造像、構圖為基礎,吸收融合漢地繪畫中的山水因素,經過裝飾化、理想化處理,作為唐卡的背景。熱貢唐卡最突出的流派特征在於自成一派的色彩體系,形成了鮮明的地域風格特色,偏向於使用大量高明度和高飽和度的顏色,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。

技法上屬於傳統的工筆畫,用細致、逼真的筆法對描繪對象進行精雕細刻繪製,使對象在直觀狀態下更加生動真實充滿韻味。

熱貢唐卡從色彩造型、色調、描金等方面都與其他唐卡有著顯著特點。在色彩造型方面,熱貢唐卡中的石山色彩濃重,描金面積多,以冷調為主,造型與國畫石山的造型類似。石頭線條曲折繁多,與國畫山水中的皴法相似,在色調方面,熱貢唐卡清新、亮麗,以粉綠和藍青為主色調,在用金方面,更是熱貢唐卡的一大突出特色,且用金技藝獨具特長,用金量大。

熱貢唐卡畫中極為細致的彩繪唐卡,好多地方描金達到了極致,用極細的線大量描金,使畫面富麗堂皇,令人肅然起敬。熱貢唐卡中的佛像的背光、光頭、衣紋巴紮與飾物都是描金的重要部位。佛像周圍的光環、宮殿、樓臺、花草等也用金線勾畫。大量金色的使用,不僅可以使唐卡畫面更加富貴、華麗,同時能壓住其他鮮艷的顏色,使整個畫面顯得和諧。

熱貢唐卡以精細的線描造型為基礎,以同樣精細的色線勾描為核心,註重表情神態的描畫,運用大量的對比色突出畫面,並用描金等技法把畫面的各種顏色統一起來,形成華麗鮮艷,生動感人的藝術風格。

熱貢精選作品

大威德金剛為無上瑜伽密乘父續的主要本尊,梵語名音譯為“閣魔德迦”,藏語名音譯為“多傑久謝”,意為“懼畏金剛”、“大威德明王」。藏傳佛教視為文殊菩薩的忿怒相,表其有調伏怨敵的功德,能製服毒龍,斷除清障。畏曰 “威”,愛日“德”,威德板大。藏傳佛教各派均修其法,格魯派和薩迦派尤為重視。藏密有五大金剛修習大法,大威德金剛法就是之一,是格魯派推崇的首位金剛大法。

四臂觀音,藏語名音譯為“結熱茲恰協哇”,是藏傳佛教大悲觀音的主尊,代表大悲、大智、大力,是密乘行者必修的法門。與文殊菩薩、金剛手菩薩合稱“三族性尊”,居雪域怙主地位,是藏傳佛教和藏地的首位保護神。該尊佛像造型極為優美,可謂傾注了藏民族對觀音菩薩的尊崇和敬慕之心,皈依本尊之虔誠之誓。

大威德金剛為無上瑜伽密乘父續的主要本尊,花語名音譯為“閣魔德迦”,藏語名音譯為“多傑久謝”,意為“謠言金剛”、“大威德明王」。藏傳佛教視為文殊菩薩的忿怒相,表其有調伏怨敵的功德,能製服毒龍,斷除清障。畏曰 “威”,愛日“德”,威德板大。藏傳佛教各派均修其法,格魯派和薩迦派尤為重視。藏密有五大金剛修習大法,大威德金剛法就是之一,是格魯派推崇的首位金剛大法。

大威德金剛為無上瑜伽密乘父續的主要本尊,梵語名音譯為“閣魔德迦”,藏語名音譯為“多傑久謝”,意為“懼畏金剛”、“大威德明王」。藏傳佛教視為文殊菩薩的忿怒相,表其有調伏怨敵的功德,能製服毒龍,斷除清障。畏曰 “威”,愛日“德”,威德板大。藏傳佛教各派均修其法,格魯派和薩迦派尤為重視。藏密有五大金剛修習大法,大威德金剛法就是之一,是格魯派推崇的首位金剛大法。

密集不動金剛,又稱集密不動金剛,意為秘密的結合或秘密的集合體,佛的化身,代表五智如來的全部智慧,為無上瑜伽部父續之主要本尊。薩迦派最早傳出,後格魯派特別重視,與喜金剛、大威德金剛、勝樂金剛、時輪金剛合稱格魯教五部金剛大法。密集金剛手持金剛杵和金剛鈴,是格魯派創始者宗喀巴的本尊守護神。在藏傳佛教中,密集金剛被稱為密續之王,因為他是理解其他密續文獻的關鍵。密集金剛在格魯派密續學院上、下學院中,都是主修課程。因為如果了解密集金剛續,理解其他的密續系統就比較容易。

勝樂金剛,亦名上樂金剛,藏語名音譯為“德卻”,是佛的化身。勝樂金剛為藏傳佛教薩迦派最早傳出的法門,是修證大樂智道果次第無上母續之本尊。噶舉派也特別重視修習此尊。按噶舉巴修習次第,須先修勝樂生起圓滿二次第,然後才能修習大手印法。後來這一修習法門,又成了格魯派無上瑜伽部的五大本尊之一。

時輪金剛,藏語名音譯為“丁科”,為無上瑜伽報身佛本尊,是被人格化的白色神。薩迎派最早傳出的時輪金剛,奠定了藏傳佛教時輪金剛學的基礎,後來各教派普遍修習,較大的寺院均專設學院。藏傳佛教認為,時輪金剛大法洲源自古印度傳說的香巴拉國—人們理想中的極樂世界。

喜金剛為密宗無上瑜珈部一本尊,藏語名音譯為 “吉多傑”,意為喜樂金剛、弩刀金剛、具德飲血、遊戲金剛、呼金剛等。藏傳佛教本尊續經中 《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經》是一部主要講述喜金剛的大儀軌經,屬無上瑜伽二品。根據《歡喜金剛修法》記載,喜金剛修法有六支,在藏傳佛教各大寺院根據《歡喜金剛本續》及六支修法,設立了專修喜金剛學院,因此該本尊是藏傳佛教領域裡功德無比的主要本尊之一。

文殊菩薩,音譯文殊師利或曼殊師利。意譯:妙德,妙吉祥。又譯:妙首,普首,濡首,敬首。曼殊是妙之意,師利是吉祥之意,簡稱文殊。 文殊菩薩中國佛教四大菩薩(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、觀音菩薩、地藏菩薩)之一。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、右脅侍,他們合稱為「華嚴三聖」。文殊菩薩智慧、辦才第一,為眾菩薩之首,稱為「大智文殊菩薩」。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