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烏崗巴畫派

齊烏崗巴畫派是唐卡繪畫中最古老的流派之一,又稱『齊鳥』畫派(約1 3至15世紀),以藝術家雅堆·齊烏崗巴的名字而命名。齊烏崗巴畫派是在吸收外來印度犍陀羅風格、尼泊爾風格、克什米爾風格以及波斯細密畫風格一些特點的基礎上,同江孜地區本土民間傳統藝術交融,形成了一個以藏地本土民族風格為源頭的藝術流派,也是藏傳佛教後弘期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鋒畫派。

其藝術特征是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生動刻畫,追求寧靜安詳的氣氛和穩重協調的效果。

齊烏崗巴畫派在唐卡藝術中獨具特色,主要在於構圖上繼承了尼泊爾畫派的構圖,主尊大而背景小,在背景上喜歡用卷草紋作為裝飾,更為生動細 膩地描繪了人物的手指、腳趾等細微之處,也使人物的姿勢、服飾等更為流暢、飄逸 。

其線條柔和、簡練,色彩明快、清新,構圖簡潔、大氣,刻畫細膩、準確,註重表現人物形態特征和肌理。這些特點讓齊烏崗巴唐卡在視覺上給人以和諧、舒適、安詳、潔凈之感。

由於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歷史價值,齊烏崗巴畫派的作品備受藏傳佛教信眾和收藏家的喜愛和追捧。

齊烏崗巴精選作品

阿彌陀佛,又稱無量壽佛、無量光佛。在大乘佛教信仰中,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。在密宗五部佛中,阿彌陀佛居西,為蓮花部之尊;部主是觀音菩薩。 阿彌陀佛多為坐像,身穿三衣,金剛跏趺坐於紅珊瑚色的蓮花上,花上有日月輪,手結定印,捧缽,缽內盛滿甘露,腳心有法輪相。其左右脅侍為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立於蓮花月輪之上。 阿彌陀佛與左右脅侍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大聖人,又稱「西方三聖」或稱「阿彌陀三尊」。 族文化於一身的繪畫流派,一個經由大寶法王而創立的唐卡。

聖救度佛母,古譯“多羅觀自在菩薩”,即主管雪域之神的觀世音菩薩。他全身綠色,救度一切災難而稱之為綠度母。據傳綠度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,很多年前觀世音菩薩觀望人世間,看到世間六道眾生不知業因果輪迴而陷於無邊苦海時,悲淒地流出兩滴淚水,一滴化成顰度母,一滴化成綠度母。由於綠度母是觀音菩薩化現的,便受觀音在藏傳佛教中具有無可估量的崇高地位的影響,她在藏族僧俗中的影響也是廣泛的

金剛手菩薩,即金剛薩埵,又稱秘密主,象徵「堅固不壞之菩提心」與「煩惱即菩提之妙理」。此名稱於密教中,所指有四:(一)指密教傳法之第二祖。 (二)為金剛界曼陀羅中,金剛部院三十七尊之一。 (三)為金剛界曼陀羅理趣會中,十七尊中之主尊。 (四)為胎藏界曼荼羅金剛部院「大智金剛部」之主。 一般認為是大勢至菩薩在密教的現身。

白度母是長壽三尊(無量壽佛、尊勝佛母和白度母)之一,她身如皎月,具有救度八難(即獅難、象難、火難、蛇難、水難、牢獄難、賊難、非人難)威德而所稱度母。根據傳說,觀世音菩薩的左邊的眼淚化成代表慈悲的白度母,右邊的眼淚化為代表智慧的綠度母。 白度母一頭二臂,身白色,頭戴五佛冠,發烏黑,三分之二挽髮髻於頂,三分之一成兩縐披於兩肩。右手置膝結接引印,左手當胸,以三寶印拈烏巴拉花。花沿腕臂至耳際,長著三朵花,一朵含苞,一朵半開,一朵全開,表三寶。七眼中的額上之目,觀十方無量佛土,盡慮空界無有障礙,其餘六目觀六道眾生,凡被其觀者皆得解脫。

釋迦牟尼,是佛教徒對佛教創始人的尊稱,意思是「釋迎族的聖人」釋迦牟尼佛是中國藏、漢兩地佛教共同崇奉的佛祖。他的造像在藏傳佛教任何一座寺院都必供奉,其降生像、成道像、說法像、旃檀佛像、結印像等俱全,以佛傳、本生、經變故事為題材的壁畫、唐卡、堆繡比比皆是。

聖救度佛母,古譯“多羅觀自在菩薩”,即主管雪域之神的觀世音菩薩。他全身綠色,救度一切災難而稱之為綠度母。據傳綠度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,很多年前觀世音菩薩觀望人世間,看到世間六道眾生不知業因果輪迴而陷於無邊苦海時,悲淒地流出兩滴淚水,一滴化成顰度母,一滴化成綠度母。由於綠度母是觀音菩薩化現的,便受觀音在藏傳佛教中具有無可估量的崇高地位的影響,她在藏族僧俗中的影響也是廣泛的

釋迦牟尼,是佛教徒對佛教創始人的尊稱,意思是「釋迎族的聖人」釋迦牟尼佛是中國藏、漢兩地佛教共同崇奉的佛祖。他的造像在藏傳佛教任何一座寺院都必供奉,其降生像、成道像、說法像、旃檀佛像、結印像等俱全,以佛傳、本生、經變故事為題材的壁畫、唐卡、堆繡比比皆是。

聖救度佛母,古譯“多羅觀自在菩薩”,即主管雪域之神的觀世音菩薩。他全身綠色,救度一切災難而稱之為綠度母。據傳綠度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,很多年前觀世音菩薩觀望人世間,看到世間六道眾生不知業因果輪迴而陷於無邊苦海時,悲淒地流出兩滴淚水,一滴化成顰度母,一滴化成綠度母。由於綠度母是觀音菩薩化現的,便受觀音在藏傳佛教中具有無可估量的崇高地位的影響,她在藏族僧俗中的影響也是廣泛的

文殊師利菩薩,生於印度舍衛國,後跟釋迦牟尼佛出家,常隨侍釋尊左右,贊助釋尊弘法。 「文殊」是妙的意思,「師利」是德、吉祥之意。密宗稱之為吉祥金剛、般若金剛。文殊菩薩司理聰慧,與普賢菩薩相對。文殊的圖像一般為騎獅像,頂結五髻,表大日之五智,左手持青蓮花,花上有梵篋,右手執金剛劍。此外造像還有一髻、六髻、八髻文殊,手持之物亦各不相同。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